Powered By Blogger

Monday, 12 March 2012

中國的婚禮


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
1-
婚前禮,即訂婚。
2-
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
3-
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據《禮記·昏義》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筳几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而所謂的六禮,據《儀禮》的記載,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據說六禮是創於周朝的,有學者認為周文王時代已有六禮,不過亦有人不從六禮。

漢平帝元始三年,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傳千朗史家屬可行親迎,次年立皇后亦納采、卜吉。魏晉南北朝時,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禮都沒有請迎,自東漢到東晉時很多時都不依六禮成婚。

唐代以後,皇太子開始請迎,而親王的婚禮都會依隨六禮。後來暨「問名」於「納采」和「請期」於「納成」;是故雖然概念上還是依六禮而行,實際上只有「納采」、「納吉」、「納徵」和「親迎」四禮。而朱子家禮更將「納吉」和「納徵」合為一禮,所以只有三禮。

元朝時,婚禮會加多議婚一禮。

明朝洪武元年時,方以朱子家禮為標準制定婚禮。

清朝時,據通禮記載,漢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禮,但都拼入了成婦成婿之禮,而古代的六禮亦只餘下「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與「請迎」五禮。其他士、庶人結婚都比較簡單,而民間的婚禮一般都會依朱子家法進行。

三書
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

(一書)聘書
聘書是訂婚用的書,於「納吉」(過文定)時男家交給女家。

(二書)禮書
禮書是「納徵」(過大禮)時使用的書,禮書內會詳細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

(三書)迎親書
顧名思義,迎親書即迎娶新娘時的書,即在「親迎」時使用。

六禮
(一納采
又稱「采擇」,相當於後世所稱之「提親」、「說媒」。表示男方曾審慎考慮之後所做的決定。

《文公家禮》說:「納其采擇之禮,及今世所謂言定也。」而古代較為樸實簡單,據《儀禮·士昏禮》記載,士大夫階層所執的見面禮,即稱「贄」或「摯」,僅「用雁」。其原應執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為死雉,婚時不宜,且婚禮為人生大事,故特許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級穿戴與使用衣著行頭。

唐杜佑《通典》裡就記載了三十種納采的禮品:

禮品   
象徵
元纁、羊 
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黨
   
雁則隨陽
清酒   
清酒降福
白酒   
白酒歡之由
粳米   
粳米養食
稷米   
稷米粢盛
   
蒲眾多,性柔
葦柔之久
卷柏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   
嘉禾須祿
縷縫衣   
長命縷縫衣,延壽膠能合異類
   
漆內外光好
五色絲   
五色絲章采屈伸不窮
合歡玲   
合歡玲音聲和諧
九子墨   
九子墨長生子孫
金錢   
金錢和明不止
祿得、香草   
祿得香草為吉祥
鳳凰   
鳳凰雌雄伉合
舍利獸   
舍利獸廉而謙
鴛鴦   
鴛鴦飛止須四鳴相和
受福獸   
受福獸體恭而心慈
   
魚處淵無射
鹿   
鹿者祿也
   
鳥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婦   
九子婦有四得
陽燧   
陽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為王色之榮,青為色首,東方始

(二禮)問名
問名是指男家詢問女家關於女家女兒的姓名、時辰八字,如女家接納男家的提親,就會把女兒的姓名和時辰八字等交給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話,就會決定娶女家的女兒。

(三禮)納吉
納吉,即過文定,有一點像西方人的定婚,這時其實婚事已初步議定。
(四禮)納徵
納徵,即過大禮;「納」是的意思是聘財,而「徵」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說男家需要納聘禮後才可成婚的意思。過大禮時,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完成納徵的儀式後,婚約便正式定立。

(五禮)請期
請期即是「擇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會擇定一個成婚的良辰吉日,再準備婚期吉日書和禮品給女家,女家受禮及同意後,便可確定婚期。

(六禮)親迎
親迎亦稱迎親,就是在結婚之日,新郎會與媒人和親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會先到女家的祖廟行拜見之禮,然後以花轎接新娘回到男家。新人會在男家舉行拜天、地、祖先的儀式,然後送入洞房。

換庚譜,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換家譜,作為定親的憑據。媒人提親後,如男女的時辰八字沒有相沖,雙方就會換庚譜。

过文定
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著一些禮品到女家,禮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禮等,並正式奉上聘書。
聘金:這表示著男方承認和感謝女方家長對女兒的養育之恩。
聘餅:一擔(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與數量視男家的經濟狀況而定。每款通常分兩包。其中髮菜是必須的,以取其發財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鮑魚、蠔豉、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參、魚翅和魚肚等。
三牲:兩對雞,兩雄兩雌(如父母不全,則一對已足夠);豬肉三至五斤起雙飛(喜雙飛),即一片相連開二,以表示豐碩誠懇的敬意。
魚:大魚或鯪魚;意即腥(聲)氣;也表示有頭有尾年年有餘。
椰子:兩對(父母不全可用一對),即有爺(椰)有子的意思。
酒:四支,表示愛情濃郁。
四京果:即龍眼乾、荔枝乾、合桃乾和連殼花生,以祝福子孫興旺,亦含圓滿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餅、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頭到老的意思。
茶葉、芝麻:因為種植茶葉必須用種子、故以茶葉作禮品,暗喻女子一經締結婚約,便要守信不渝,絕無後悔,亦即「油麻茶禮」。
帖盒(禮金盒):內有蓮子、百合、青縷、扁柏、檳榔兩對、芝麻、紅豆、綠豆、紅棗、合桃乾、龍眼乾,還有紅頭繩、利市、聘金、飾金、龍鳳燭和一幅對聯
香炮鐲金:香(無骨透腳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鐲(龍鳳成對喜鐲)。
斗二米:男方準備十二斤糯米、三斤二兩砂糖,這是給女家做湯圓的,以取其圓滿,甜蜜美滿之意。

女家回礼禮品
男家禮物的一半或若干
茶葉
生果
蓮藕、芋頭、石榴(各一對)
賀維巾
長褲:意即長命富貴
鞋(一對):意即同偕(鞋)到老
扁柏、薑、茶煎堆、鬆糕
回聘金
檳榔(受一個,餘數則全回給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在選定吉日後,於婚前幾天由「一世好運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適當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雙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決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與桌櫃、方櫥的尖角相對。

然後,再由一位「兒孫滿堂的女士」負責鋪床,并擺上各式喜果、荔枝乾、紅綠豆及利是。

安床後,安床之後,禁讓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臥,寡婦、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讓嬰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發財。

在選定吉日後,於婚前幾天由「一世好運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適當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雙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決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與桌櫃、方櫥的尖角相對。

然後,再由一位「兒孫滿堂的女士」負責鋪床,并擺上各式喜果、荔枝乾、紅綠豆及利是。

安床後,安床之後,禁讓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臥,寡婦、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讓嬰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發財。

嫁妝
嫁妝最遲需於結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妝的多少象征女家的身份與財富。除了珠寶手飾外,嫁妝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東西:

蝴蝶雙飛: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開富貴:花瓶
豐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

哭嫁
據《禮記》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哭嫁在今天可能會是一些很難理解的事;但在古時,因為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女兒出嫁後,就很難有機會可以見到家人。

而事實上,出嫁後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樣,隨時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說法:說哭嫁是源自古時婦女不能擁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們會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古時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上頭
古代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歲成年行「及笄禮」。標示已到婚嫁年齡。因此成年禮與婚與婚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許嫁之後,女子需要改梳髮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頭」不只是皆梳髮挽髻,而是指整個頭部打扮,還要開臉畫眉,涂脂搽粉等。

「開臉」是指用細絨絞去新娘臉上的汗毛,使面部更為光洁。

「上頭」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儀式。梳頭要用新梳子,助「上頭」的人必須是「全福之人」(俗稱「好命佬」及「好命婆」),即這人是六親皆全,兒女滿堂之人。

此外,娘家還會設宴請客,「上頭」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見一斑。

「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蓋頭
新娘子通常會以一邊長三尺的正方形紅圍巾蒙在頭上,這紅色的圍巾稱為叫「蓋巾」,俗稱蓋頭。

對於蓋頭這種婚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說蓋頭是為了遮羞;而另一種說法是說源自於古代的掠奪婚,表示新娘子蒙上蓋頭後就永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迎親
古代婚配時,男方必須去迎親。「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的禮節。沒有迎親的新郎,就沒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親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車的,比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轎去迎親。

抬轎的人必須身體強壯,遇上別人家的花轎,絕對不可以與他們碰頭,必須繞著走。迎親回來時,還要换一條路回去,以取不會走回頭路之意。如果途中經過廟、祠、墳、井、河等處,必須由男方娶親的人手張紅氈子將花轎遮著,作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見出殯的隊伍,迎親的人會說「今天吉祥,遇上寶財!」這是因為棺材的諧音為「觀財」,亦即看到財寶的意思,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圖個吉利。

拜堂
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有趣的是,拜堂不屬於古代「三書六禮」之中的禮儀的。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婚嫁》:出轿时,用米袋直铺至花烛前,新娘脚踏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参拜天地叫拜堂。新人对席互饮曰合卺。以红绿绸新郎新娘各持一端曰牵红,送入洞房,并坐床上,用果子遍撒,曰坐床撒帐。

拜堂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經過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宋人拜堂之俗说: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缎、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疋回之,谓之答贺。

「拜堂」時,主持婚禮的司儀會大聲的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寫晁梁娶亲:四月十三日,姜宅来铺床。那衣饰器皿,床帐鲜明,不必絮聒。晚间,俗忌铺过的新床不教空着,量上了一布袋绿豆压在床上。十五日娶了姜小姐过门,晁梁听着晁夫人指教,拜天地,吃交巡酒,拜床公床母,坐帐牵红;一一都依俗礼。拜门回来,姜家三顿送饭。

其實,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數可以讓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時候。

出門
出門是指新娘離開娘家的意思。當到達吉時的時候,女須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腳著地的話就會帶來惡運。

在出門的時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這是因為嫂字有著掃帚星的掃字的諧音,是故人們相信嫂嫂於出門時相送會帶來不吉利。

現在的新娘出門時,由伴娘(陪伴新娘過門至男家,而且必須是未婚的)撐起紅傘護著新娘,取其開枝散葉的意思。大妗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用來「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最後上花車前,新娘子會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

過門
過門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家門,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

傳說翁姑不可以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因為這樣會相沖。所以當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會由房間出來大廳會見新人,下车入门过程還有有撤谷豆等習俗,望门而撤,小儿争拾之。据《事物纪原》撒谷豆之习始于汉代。新娘可能還會抱毡,以红毡裹新妇抱之进门。

然後新郎新娘會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會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會說一些祝福語,並送首飾及禮物給新娘。新娘收到飾物後需即時戴上,以示謝意。然後,新人會向其他長輩及親戚奉茶。

三朝回門
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

歸寧,就是回娘家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如果女子的夫家是離娘家很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沒有機會再回到娘家了。

所以回門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後一次機會。亦因為如此,人們十分重視歸寧這一個婚禮習俗。何休《春秋公羊传》记载春秋时期已有此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